生物公司
近幾年來,Z世代購買二手衣物的數量遠多過前幾個世代。
「我們不走青菜蘿蔔都好的策略,我們希望我們精選的東西,能讓消費者認為值得投入時間。「我們一開始都是電影,因為電影很重要,所以也跟華納、迪士尼、環球、派拉蒙等電影公司授權簽約,當然也包括台灣的獨立片商,那時平台就有4、500部作品排排站,印尼、新加坡也是同樣。
此外,更與國際電影權威指標IMDb評分網站合作,直接在推薦頁面架設「IMDb 8.0好片推薦」,讓擔心踩雷的用戶能透過篩選機制,優先選擇IMDb 8分以上的影片為什麼連軍方都參與到了這一波環保運動來?關於這一點,我們還是要從航空產業給環境帶來汙染的這點開始談起。之所以連續兩年推出FIA Connect,主要原因是航空市場在病毒的打擊下雖然大幅萎縮,卻沒有完全消失。去年9月,也就是新型冠狀病毒危機爆發之後,空中巴士又搶先波音一步推出三款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概念機,希望能為民航生態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再加上疫情在今年出現好轉的跡象,主辦單位為了幫賣方與買方做好迎接明年實體航展回歸的準備,才做出多舉辦一次FIA Connect的決定。
考量到搭乘過飛機的人,又只占全球總人口的1%,讓重視環保的歐洲人不得不將矛頭對準了美國與航空產業。在本屆的FIA Connect,幾乎所有參展廠商都圍繞著一個主題打轉,那就是如何讓飛行更加環保。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和台灣很近,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香港人經常會去台灣,和台灣人直接交往的機會不少。
教育程度高的香港人對台灣人有較好觀感,可能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一個反映。其中對台灣人民持好感的比例,不同教育程度之間差距極大。幸得研究所今次向我提供了完整的數據庫,讓我可以把數據切開慢慢看。答案:最多好感,新東。
這兒要討論的也不是對美國政府有好感這回事本身對不對,純粹想介紹這個現象而已。香港人對美國政府的好感比例普遍較低的,這也難怪,畢竟新聞會報的相關美國的消息通常都不是好事,容易產生壞印象。
不過程度來說,香港人對中國人民相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接納程度就明顯要高一點。我是挺懷疑香港人對外地的印象是香港本地政治的延伸來的。換言之,對於不少香港人來說,如何看香港政府和香港人,是可以分開的。離開兩岸四地,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勢態:教育程度越高,對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好感比例都會較高。
文:梁啟智 先講結論:香港市民當中,對林鄭月娥表示不滿者,較多對美國政府有好感。無論是人民或政府,香港人都是教育程度越高,好感比例就越高。Photo Credit: Reuter/達志影像 最後,我還無聊計了一次香港哪一個區的居民對美國政府最多好感或反感,我猜我應該是世上唯一一個計過這條數的人。如果一個香港人本身不喜歡中國政府,然後見到另一個地方的政府和中國政府作對,便很容易對這個地方的政府有好感。
我的第一個想法是看教育程度。這次調查時間正值澳門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參選人被DQ,香港較高教育程度的市民可能會特別留意。
不過相對香港政府來說,反感那一邊的程度要弱一點,好感那一邊要強一點。其二是教育向來有自由化的作用,普遍來說教育程度高的人可能對民主自由地區有較高的嚮往。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我們得先對數據本身作出更詳細的理解。高教育程度的有過半對中國政府反感,低教育程度的有過半對中國政府有好感。台灣的情況和中國剛剛好相反。反過來,香港一些親政府的媒體會一天到晚和你說世界各地都很亂,香港政府的支持者看這些節目多了,難免也會對這些地方的政府有負面情緒。不過對於香港人本身,則沒有因應教育程度的差別。澳門的數據沒有很明顯的走向,唯一值得關注的是高教育程度的對澳門政府的好感比例明顯較低。
以上只是猜想,具體的思考過程,誰是因誰是果,或是兩個都是果,後面還有第三個變項是真正的因,這兒回答不了。五個地方之間還是有一些差別的,例如香港人對日本人超級有好感,理由可能和台灣有點像: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香港人經常去日本,而旅行期間遇到的日本人又讓他們有很美好的回憶。
如果你有看明白本文的討論,這應該完全是意料之內。其一是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應該會懂得找方法認識香港以外的地方,例如起碼有機會直接看到外國傳媒的報道而不限於中文翻譯(並受翻譯者的立場影響)
對泰國台商來說,中國的泰語人才相當專業,且薪水待遇只要3萬5000泰銖(約新台幣2萬9452元),加上聘用三位當地人,成本約7萬1000泰銖,一年約85萬。相比之下,台灣不僅沒有專業泰國語文科系,全台擁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至2021年年初只有一位(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其他教師即便擁有博士學位或已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也只能在各大學之間擔任兼任教師開設泰語選修課程,提升台灣學生對泰國語文的認識及學習興趣,而無法投入於泰語專業科系為台灣培養專業的泰國語文人才。
中國第一個泰語專業科系廣西民族大學於1964年是中國第一所設立泰語專業科系的大學,也是中國第三所設立泰語專業碩士班與博士班的大學,並於2001年成為國家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其泰語專業在中國具有相當權威性與代表性,故本文將以廣西民族大學之泰語專業課程作為比較主要對象。相比之下,台灣的泰語人才專業度不足,卻需要4萬5000泰銖(約新台幣3萬7867元)起跳的薪水,以及聘用四位當地人,成本約9萬4千泰銖(約新台幣7萬9100元),一年約112萬泰銖(約新台幣94萬)。1960年代隨著中國與東南亞來往頻繁,因此1964年廣西民族大學成為中國第一所開設泰語專業之大學。而中國的泰語人才到底有多專業?台灣難道真的連一個能比的單位都沒有?接下來就以中國第一個泰語科系與台灣政治大學於2021年設立的泰語組來進行比較,看看中國與台灣的泰語專業機構在課程與學習時數上的差異。
中國專業的泰國語文教育始於1946年雲南成立的國立東方語文專科學校,1949年該校併入北京大學東語系,北京大學是中國最早培訓泰語人才的學校,但此階段仍尚未成立泰語專業科系。在師資方面,全國泰語教師共160位,教授11位、副教授16位、擁有博士學歷之教師14位。
主要課程:包含泰語語音、泰語口語、基礎泰語、高級泰語、翻譯理論與實踐(口譯及筆譯)、泰國文學作品選讀、泰國文學史、泰語應用文寫作、泰國社會與文化、中國與泰國關係的歷史與現狀、旅遊泰語、經貿泰語、第二外語(英文)、計算機應用基礎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語言實習與畢業論文等。相信在這種情況之下,真的很難強求泰國台商聘用沒有泰語專業的台灣人才。
之前我曾在〈台灣人在泰國求職除了有語言門檻外,還得面對中國求職者的「成本優勢」競爭」 〉一文中,以薪水成本層面探討泰國台商選擇中國人才的因素,而本文將從台灣與中國人才的泰語能力層面進行探討。根據美國聯邦政府外交學院(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以英文學習者學習外語的狀況及所需時數進行分級,從簡單到困難共分為一到四級,其中泰文被列在第三級難度,其所需學習時數為44週,共1100小時,每週上課時數為25小時,若一週五天上課則為每日平均5小時,若換算為台灣的大學學期18週為一學分的方式計算,共需要61.1左右的學分數,才能掌握泰國語文能力。
Photo Credit:洪銘謙製圖廣西民族大學泰語專業課程若將廣西民族大學泰語系之必修課與選修課之學習時數合計,則該系所泰國語文課程學習時數為1520小時,約84.3學分,此時數遠高於美國聯邦政府外交學院建議之1100小時,若加上選修課程的244小時,則總時數將有1520小時,由此可知該系所培育之泰國語文人才之基礎相當穩固,不愧是全中國第一所泰語專業科系。「泰語」對於製造業的台商而言是一種「管理外語」,而對於銷售業的台商而言是一種「市場外語」,因此台商在泰語人才上的需求從未減少,但此需求卻長期以來都仰賴於中國,形成台灣人帶著資金與技術投資泰國,卻創造工作機會給泰國人與中國人的情況。截至2015年,中國教育部認可的泰語專業機構與師資,有大學部「42所」,其中雲南有17所、廣西有16所,總學生數約兩萬多人,碩士班:8個,博士班:3個。根據廣西民族大學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的「泰語本科生培養計畫之本科培養方案」,泰語專業本科學制四年,培養目標及主要課程如下: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泰語基礎理論知識和聽、説、讀、寫以及譯等基本功,有較寬廣的知識面和較強的獨立處事能力,有較高的素質能在旅遊、外事(外交)、外貿、文化、科研(研究)、國際廣播電台、外文出版社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及管理工作的泰語高級實用型人才。
依據廣西民族大學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之泰語專業必修課程的課程大綱,可發現其課程大略可分為泰文課程(文字教學)與泰語課程(會話教學)兩部分,泰文課程共858小時,約47.6學分,泰語課程418小時,約23.2學分,總學習時數為1276小時,約70.8學分,此學習時數遠比美國聯邦政府外交學院所列之英語學習者學習泰語所需時數之1100小時多176小時,約9.7學分,而這還不包含專業選修課程之 244小時,約13.5學分在內,由此可知該系所在泰國語文人才培養上的專業相比之下,台灣的泰語人才專業度不足,卻需要4萬5000泰銖(約新台幣3萬7867元)起跳的薪水,以及聘用四位當地人,成本約9萬4千泰銖(約新台幣7萬9100元),一年約112萬泰銖(約新台幣94萬)。
Photo Credit:洪銘謙製圖廣西民族大學泰語專業課程若將廣西民族大學泰語系之必修課與選修課之學習時數合計,則該系所泰國語文課程學習時數為1520小時,約84.3學分,此時數遠高於美國聯邦政府外交學院建議之1100小時,若加上選修課程的244小時,則總時數將有1520小時,由此可知該系所培育之泰國語文人才之基礎相當穩固,不愧是全中國第一所泰語專業科系。而中國的泰語人才到底有多專業?台灣難道真的連一個能比的單位都沒有?接下來就以中國第一個泰語科系與台灣政治大學於2021年設立的泰語組來進行比較,看看中國與台灣的泰語專業機構在課程與學習時數上的差異。
截至2015年,中國教育部認可的泰語專業機構與師資,有大學部「42所」,其中雲南有17所、廣西有16所,總學生數約兩萬多人,碩士班:8個,博士班:3個。相信在這種情況之下,真的很難強求泰國台商聘用沒有泰語專業的台灣人才。